10月,华盛顿和北京先后放话,台海、南海、关税、芯片都提上日程。外界最关心的,是不是要硬碰?中国有没有准备好?我这几年跑口得出的判断是:两边都在备手,但都不想先出手。
先说油。国际能源署和多家船讯公司统计,中国这几年不停建库、填库,战略加商业原油库存合起来已在高位。原因很直白,中国原油对外依赖七成多,一旦中东出乱子,船不到、价上冲,就会被动。所以把仓库先垒起来,心里更稳。
再看供给来源。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一百多万吨级别,连续居前。管道气也在加量,2023年“西伯利亚力量”输华超两百亿立方米,官方目标是到2025年再往上走。来源更分散,风险不全压在海上航道。
不过“西伯利亚力量2号”还没敲定路线和价格。俄罗斯愿意卖,但要算账;中国愿意买,也要算账。能源这块并不是一句“要多少给多少”,合同、运输、结算都要跟上。
军事科技这边,无人机是个亮点。中国民用市场全球第一,民航部门披露,2023年底全国登记的无人机超过一百二十万架。高校、军工院所做过蜂群试验,通信抗干扰、协同控制都在推进。民转军有潜力,但真上战场,还得过抗干扰和可靠性这两关。
医疗保障也在升级。国内多省市已经用无人机给医院送血、送样本,起飞审批、冷链箱、降落点都流程化。平时救命,战时同样能用。这不是传说,已经有常态化航线。
经济上,中国在给自己松绑。SWIFT数据,今年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稳定在4%到5%区间,贸易融资一度到全球第二。再加上跨境人民币收付创纪录,这就等于多了一条不用美元的通道,碰到断供也不至于一下子卡死。
中国在降美债、加黄金。美国财政部的TIC数据显示,2024年中中国持有的美债降到2009年以来低位,约七千多亿美元。世界黄金协会的口径央行自2022年末起持续增持,到今年中期官方持有量在两千两百多吨一带。这么做的意思很明确:手里要有硬货。
资源牌也在用。2023年起,中国对镓、锗实行出口管制,对石墨实施许可管理,2024年监管范围还在细化。直接结果是,相关货少了、价抬了。美国高端芯片、军工材料不少要用到这些,同样受影响。只是链条是双向的,中国下游企业也得适应新节奏。
海下力量是外界老盯着的。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大致有6艘094型核潜艇,每艘12个导弹发射筒,093系列攻击核潜艇在6到8艘之间;新一代096型在研。美国现役14艘俄亥俄级,按条约改装后每艘20个发射筒,外加一批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。水下这块比的是静,噪声、指挥、反潜网,都是细活。
美方内部的判断并不一致。2023年,美空军米尼汉上将的备忘录说“2025年要打”,五角大楼马上表态那是他个人看法。2024年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年度报告写得更稳:北京想要在台海有更多选项,但不想直接跟美军打。智库CSIS在2023年的兵棋推演也说,真打起来,各方损失都很大,可能以周为单位计算。
然后看部署。美国把更多海空兵力放到印太,AUKUS照走,日本加预算,菲律宾开放更多基地。中国这边,加练联合火力、海空联动,海警在南海常态执法。简单说,两边都在下棋、拉朋友,压对方空间。
地面训练场也有迹象。商业卫星图多次拍到,内蒙古朱日和基地有模拟台北地标建筑的训练区,至少2015年就有,2020年前后还扩建过。这样的模拟不稀奇,目的是把路线、进出、保障都走熟。
说回民生和产业。油能烧、钱能用、矿能供、货能走,这些都是底盘。中国这几年就在把底盘加厚。美国那边多数将领并不想硬拼,但也不会松手。两边都清楚,掰手腕一旦失控,代价不是一条线,是一大片。
别忽视偶发事件。南海撞船、台海飞行擦边、网络攻击,任何一个都可能把气氛推高。热线、通话、演训边界,越清楚越好。这不是面子问题,是把误判的口子关小。
企业端也在自救。芯片找替代、供应链多地布局、结算多币种,都是近两年能看到的方向。有人说“脱钩”,更准确的讲法是“拆风险”。拆得越早,遇到波折时越不慌。
夜里,宁波舟山港外锚地几艘大油轮亮着灯,接驳船来回穿梭,岸边计量员在冷风里盯着读数。等下一次风浪真的卷过来,谁会先按下刹车、谁又敢把脚再踩一分?
实力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炒,正规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